五千年前,文字的出現促使了書寫傳統的建立,而書寫傳統又進一步的影響著書寫媒介的改變與發明,過去人們用的是蘆葦、樹枝、石塊在泥板或是龜甲上記事,後來筆墨及印刷術的發明更加強了文字傳播的力量,人們的思維也隨著印刷、文字的歷史而逐漸改變、演進,如今數位化的發展,對於書寫習慣與紙張文化產生衝擊,或許網際網路將成為文字歷史演進的新指標。
網際網路的發明,帶給人們無限的數位化想像,也的確改變了人們觀看、閱讀的習慣與思維,此趨勢亦對於傳統平面媒體產生最直接的衝擊,最為明顯的莫過於報業的生存危機。因此,觀察近年來的報業生態,不是宣布倒閉就是致力於轉型,過去報業的利潤來源可能來自於訂閱及廣告費用。然而,現今與數位化靠攏所提供的電子報,使用者付費的概念逐漸瓦解,對於報業而言,不僅必須重新思考獲利模式,更須思考內容在不同載具中閱讀適應性(如網路、手機、電子書等)。而報紙數位化的發展,雖然許多人對於紙本閱讀習慣的倒退感到憂心忡忡,不過筆者認為,就報紙這個媒介而言,數位化的即時特性反而更貼近「新」聞的意義。
然而,並非報業的沒落就指涉著平面媒體終將消失的命運,我們要去思考的,是轉型的意義為何?也許人們可以透過網路看新聞報導,但若哈利波特提供線上全文閱讀,想必大部分人都會吃不消吧!不同的平面媒體有不同的作用存在,報紙旨在提供最新的社會事件與新知,雜誌書籍則可提供人們閱讀的樂趣,因此雖然報業生態越來越艱辛,但其他平面媒體卻不一定有如此巨大的衝擊,就拿商業週刊的銷售量來看,在去年第一季平均每期有費雜誌發行量為160,740份,與前期相較反而有增無減,也說明了網路時代的來臨,並非全面宣判平面媒體的死刑。
值得注意的另一個閱讀媒介,就是電子紙(electronic papers)的發展。電子紙雖非是一個新發展的技術,但至今卻仍未蔚為風潮,不過隨著數位化的趨勢,卻難以不去期待這個可能出現在未來世界的資訊閱讀器。電子紙是一種數位平面顯示器,之所以稱它為電子「紙」,就必須涵納傳統紙張的特色,包括厚度、重量、可摺疊、不需其他硬體輔助即可閱讀等特性。這樣的發明,一方面因應著網際網路所帶來資訊爆炸的社會,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人們不棄對於傳統紙張的依戀。
的確,在人類歷史的演進中,書寫媒介不斷的轉變與革新,不論是泥板、龜甲或牛皮,或是紙張、電子書閱讀器或是電子紙,都是一種記載的媒介,也說明了閱讀這個行為,不一定只能發生在以紙本為主的媒介。不可否認,載具的不同會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模式,但同時我們必須進一步去思索,是否每個平面媒體都需要朝向數位化的發展,畢竟一味的向數位化看齊,只會忘卻人們最終的需求與使用習慣。不過也不須過度悲觀看待數位化對於傳統平面媒體的影響,有些產業的確面臨到威脅,但同樣也有些產業得到了轉型的契機。